炎炎夏日,沿著省道225線進入平遠縣石正鎮馬山村,只見村道兩旁的梅片樹郁郁蔥蔥,微風吹過,漾起滿眼綠意。
優良的自然生態資源,為平遠種植南藥提供了良好條件。近年來,平遠縣按照打造中醫藥強省和市委市政府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要求,以南藥產業園為平臺,大力發展南藥產業。目前,全縣共發展南藥生產經營主體57家,種苗繁育基地8個,年產種苗約1500萬株;種植南藥7.8萬畝,產值6.15億元;涌現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7家,南藥省級名牌產品3個、公共區域品牌1個,加工研發中醫藥產品100多種。
政策激勵激發種植熱情
臨近中午,石正鎮馬山村村民凌宏東、凌秋蘭夫婦還在梅片樹基地忙活。面前這片近10畝的梅片樹,是他們去年開始種下的。近成人高的樹枝隨風搖曳,在驕陽下一派勃勃生機。“預計明年就可以采收了,原本荒廢的土地也能創造出價值。”凌宏東擦了擦額頭的汗珠笑著說。
在位于大柘鎮田興村的南領中藥種植基地,雞血藤攀緣著油桐樹順勢而生。“公司有繁育基地1500多畝、規模化種植基地4萬多畝,有涼粉草、崗梅、雞血藤、三叉苦等200多個品種,藥材年產量達萬噸,銷售額超5000萬元。”廣東南領藥業公司種植總監賴志明說,公司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千家萬戶種植南藥。
“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南藥等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平遠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新生介紹。去年,該縣出臺政策,規定凡連片新種植梅片樹100畝(含)以上的,給予種苗補助500元/畝;對新種5畝(含)以上的,給予每畝3000元貸款額度的3年貼息補助。
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
今年73歲的石正鎮坪湖村村民陳先浩是一名在冊貧困戶。由于腿部受過傷,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他在梅片樹叢中彎腰除草的動作卻堅定認真。眼前的梅片樹是他脫貧致富的有力支撐。
與坪湖村相鄰的馬山村村民凌豪征也是一名貧困戶,長期以來,他和年近90歲的老父親住在破舊的祖屋內,靠著種田和打零工度日。后來,他參加村里組織的農業服務隊,農閑時幫忙打理村里村外眾多的梅片樹園,一天掙80元。
近幾年來,在石正鎮像陳先浩和凌豪征這樣種樹管樹的村民越來越多。據統計,梅片產業已帶動該縣394個在冊貧困人口參與生產經營并實現穩定脫貧,320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戶均增收2萬元。
通過梅片樹種植致富受益的不僅僅是貧困村民。在政府的推動下,目前平遠已有37個行政村按照每村投入50萬元、華清園種植100畝梅片樹、每年保底分紅的合作模式,與華清園合作共建梅片樹種植基地。預計5年后,參與梅片樹產業共建的村集體收入將穩定增長5萬元以上。
建設省級現代南藥產業園
平遠是全省首個“廣東涼茶”專用藥材生產基地,先后獲評“中國仙草之鄉”“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去年南藥還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接下來,我們將以華清園、南領藥業等為主體,大力推進南藥產業園建設。”黃新生說,下一步將大力推動包括廣東藥莊年產50噸梅片產業精深加工、長岌藥業年產3750噸中藥飲片和保靈藥業2000多平方米的食品生產及倉儲中心等項目建設,形成打造“一心一帶四區”的現代南藥產業園,即南藥加工流通集聚中心、南藥生態康養體驗帶、南藥梅片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區、精致高效南藥生產示范區、南藥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聯農帶農示范區等功能區。而種植方面,則由華清園向銀行擔保,與中國農業銀行簽訂合作協議,申請授信額度3億元,3年內在全縣推廣種植梅片樹3萬畝,預計帶動6000戶農戶種植,受益人數達2.4萬人。
撰文:朱雙玲 朱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