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堅志》記載:臨安有一個市民,因患有傷寒病而舌頭伸出口外不能縮回,到處求醫沒人能治。由于舌頭伸出,吃飯時只能用筆管吸入稀粥、米湯,痛苦異常。每日坐在門口盼名醫治療。有個道士路過見狀,說:我能治好這病,只不過頃刻間的事,可是藥材難得呀!病家聽后請求道士,只要藥材用錢能買得到,就定全力訪求。道士對病雖可治但藥不可得而十分遺憾地搖搖頭而去。第二天,道士前來,仍如前言而去。第三日,一官員途經此地,下馬看望病人,正好道士又來了,其言如初。此官員不斷追問此藥名稱,道士方答日是“龍腦冰片”。官員笑著說,這倒不難,我家中就有。并立即派仆人騎馬前去取來。道士拿到后,將冰片研為細末,撒在病人舌頭上面,伸在口腔外面的舌頭立即就縮回去了。只用了二錢,病就痊愈了。
梅片香是冰片的別名,又名片腦,梅片,梅花冰片,固不婆律,龍腦,羯布羅香,梅花腦,冰片腦,梅冰。冰片入藥始載于《名醫別錄》,稱龍腦;后被《唐本草》(書中稱龍腦香)等書收錄,《本草綱目》始見冰片之名,李時珍日:“龍腦者,因其狀加貴重之稱也,以白瑩如冰,及作梅花片者良,故俗呼冰片腦,或云梅花腦。”
中醫認為,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入心、牌、肺經。功能回蘇開竅,清熱止痛,去翳明目。適用于溫熱病神昏痙厥,中風痰厥,氣厥,中惡,卒然昏倒,中耳炎,癰腫,痔瘡,口瘡、鵝口瘡,牙齦腫痛,咽喉紅腫痛,牙痛,關節疼痛,目赤翳膜。《新修本草》載:“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翳。”《本草綱目》謂:“療喉痹、腦痛、齒痛、傷寒舌出,小兒痘陷。通諸竅,散郁火。”《醫林纂要》云:“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熱,治驚、痰迷,喉痹、舌脹、牙痛、耳聾、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內陷、殺蟲、痔瘡、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終歸陰寒也。”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冰片為從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取得的結晶,是近乎于純粹的右旋龍腦。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油中含有多種萜類成分。除龍腦外,尚含葎草烯、β一欖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齊墩果酸、麥珠子酸、積雪草酸、龍腦香醇酮、龍腦香二醇、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實驗研究表明,較高濃度(0.5%)對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大腸桿菌及部分致病性皮膚真菌等有抑制作用。對中、晚期妊娠小鼠有引產作用。臨床實踐證明,冰片用于治冠心病心絞痛及齒痛,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