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片又稱天然右旋龍腦、天然冰片,是一種名貴珍稀藥材和高級香料,是醫藥工業的重要原料。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我國從唐朝就有使用梅片的習俗。當時的梅片精品主要來自于南洋諸國進貢作為宮廷中香料和貴重藥材珍藏。
梅片原產印尼的蘇門答臘群島,我國歷來依靠進口來滿足需要。梅片通常為半透明似梅花瓣塊狀、片狀的結晶體,故稱“梅片”。
據《中藥大辭典》記載,梅片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還有開竅醒神、消熱解毒、消炎止痛、化腐生肌、祛風化痰、抗癌治癌等藥用功能,尤其對頭腦疼痛、咽喉口齒腫痛、慢性支氣管炎、燙傷等具有顯效或特效。梅片香氣飄逸,清香撲鼻,令人心曠神怡,素有植物麝香之美稱。在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方面,常用于配制薰衣草、古龍、松針等香型產品。其味有醒腦、驅蚊蠅、防腐等功能,也可用于配制醒腦劑、驅蚊劑等。此外,還廣泛應用于食品、口香糖、煙草、日化等其它工業。
《本草經疏》記載:"冰片,其香為百藥之冠。凡香氣之甚者,其性必溫熱,李珣言溫,元素言熱是矣。氣芳烈,味大辛,陽中之陽,升也散也,性善走竄開竅,無往不達,芳香之氣,能辟一切邪惡,辛熱之性,能散一切風濕,故主心腹邪氣及風濕積聚也。耳聾者竅閉也,開竅則耳自聰;目赤膚翳,火熱甚也,辛溫主散,能引火熱之氣自外而出,則目自明,赤痛膚翳自去,此從治之法也。《別錄》又主婦人難產者取其善走,開通關竅之力耳。"

我國古代就有使用梅片進行治療的記錄:
《本草備要》:“治驚癇痰迷。”
《別錄》:“婦人難產,取龍腦研末少許,以新汲水調服。”
《綱目》:"療喉痹,腦痛,鼻息,齒痛,傷寒舌出,小兒痘陷。通諸竅,散郁火。”
《唐本草》:“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翳。”
《會約醫鏡》:“治肢節疼痛。”
《海藥本草》:“主內外障眼,三蟲,治五痔,明目,鎮心,秘精。”李杲:“治骨痛。”王好古:“散心盛有熱。”張元素:“治大腸脫。”
由于印尼等地的龍腦資源已經枯竭,其他龍腦資源尚未得到開發利用,部分醫藥企業用合成龍腦代替使用,但中藥復方中使用合成冰片時,質量不穩定,其中的龍腦成分在貯藏過程中容易轉化為有毒性的樟腦,影響了中藥復方質量,而安全性受到限制。大量副產物易導致副作用的發生,在醫療和食品行業使用受限,因此梅片的藥用效果最佳。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梅片產品的需求也不斷壯大,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未來這種局面仍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