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環繞的梅片樹基地,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片葉子能有多大用途?天然冰片(南藥梅片)、汽車固體香水、健康按摩精油、護膚品、香薰類產品、鼻吸、驅蚊液等系列綠色健康產品都是從這片葉子衍生。
這片葉子就是梅片樹之葉。原產印尼蘇門答臘群島的梅片樹,上世紀80年代在梅州地區被發現。目前,由梅片樹種植而延伸的產業鏈逐漸形成,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其快速發展還引領山區群眾耕山致富,成為綠色經濟的一個亮點。
意外發現
打造中醫藥生態型產業鏈
南藥梅片樹提取出來的天然冰片(南藥梅片),具有促進藥物透皮吸收和透過血腦屏障的作用,在臨床上應用極為廣泛,是復方丹參滴丸、安宮牛黃丸、雙料喉風散、冠心蘇合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復方丹參片、心血寧片等60多種名優中成藥的主要成分,也是我國出口到美國的中成藥“丹參滴丸”的主要成分。
梅州地區探索種植南藥梅片樹。得從偶然的一次發現說起。上世紀80年代,時任華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朱亮鋒等人在梅州地區發現了一種陰香樹,含“右旋龍腦”,且不用砍樹,用葉子就可提煉。經相關部門檢測,發現提煉出來的天然冰片(南藥梅片)和進口的一樣。因此,科研人員將含“右旋龍腦”的南藥梅片樹在水車鎮新湖村種植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起,村里就有六七家人種。”種植戶劉火星說。
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新湖村的劉火星已擴種至400畝南藥梅片樹。“南藥梅片樹不怕霜凍、不怕蟲子,再生能力很強,施肥少,粗放管理。今年收割了枝葉,很快就長出來,年年都有收割。”劉火星說。
凌鳳清接觸到南藥梅片樹,也認為前景廣闊,加上自己處于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階段,對南藥梅片樹就更加感興趣。“探索一個有前景的、有科技含量的行業。”一開始,凌鳳清就把公司定位為從事南藥梅片樹種植、天然冰片(南藥梅片)提取及藥物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堅持走“產學研、科工貿”一體化道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內喉風散等傳統中藥需要用到天然冰片(南藥梅片)。但當時天然冰片(南藥梅片)主要靠進口,且印尼等原產地的資源越來越少。“根據科研團隊的研究,同樣的處方,如果用合成冰片,藥效只能發揮到26%。如果是天然冰片(南藥梅片),藥效能達到95%。”凌鳳清向記者透露,目前企業正在大力打造中醫藥生態型產業鏈,推動天然冰片(南藥梅片)在中成藥的使用。
突破難關
擁有多項行業專利
天然冰片(南藥梅片)需求大,用途廣,發展潛力大,是安宮牛黃丸、喉風散等60多種中成藥的重要原料,當前國內市場年需求10000噸、國際市場需求5000噸,且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長。“市場供需矛盾很突出。由于供不應求,價格較高,國內藥材市場大量采用人工合成冰片。”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曾令海告訴記者,天然冰片(南藥梅片)依然有很大的市場空白。
南藥梅片樹外形與陰香樹相似,我國南方有零星分布,適宜在南亞熱帶生長。其喜溫濕、土層厚、疏松肥沃的環境,在年平均氣溫在20℃-25℃的條件下,年生長量0.5-2米。
“目前天然冰片(南藥梅片)約4800元/公斤;合成冰片約300元/公斤。”天然冰片(南藥梅片)可以直接從南藥梅片樹的枝、葉提取,凌鳳清表示,南藥梅片樹的種植并不需要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前期種植的時候,需要進行施肥除草,這種樹沒有什么病蟲害的。”
盡管如此,南藥梅片樹的育苗卻是一個難題,“不是每棵樹都含有可提煉的成分,要經過檢測,選擇最好的品系做母本。”基地工作人員說,為了讓南藥梅片樹可以規模種植面積,產生效益,公司在科研團隊的支持下不斷試驗,培育出優質苗,并對種植戶進行相關指導。
近年來,南藥梅片樹在梅州地區掀起了一股種植潮。“每年大約培育150萬株苗,推廣種植幾千畝。”據當地林業部門統計,目前,南藥梅片樹的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打造成全國有影響力的天然冰片生產基地。
在研發提取階段,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與科研院校建立起廣泛、深入的合作關系,以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及廣東省林科院為依托,對生產“天然右旋龍腦”的種質資源進行篩選,開發高純度“天然右旋龍腦”產品等,形成和完善了“南藥梅片樹良種培育→示范種植→南藥梅片樹新鮮枝葉提煉→藥廠生產(天然冰片深加工)→南藥梅片衍生產品健字號、消字號、妝字號、衛字號等產品研發”→“南藥梅片康養產業園”的產業鏈。產業鏈已形成產供銷一體化,先后取得了省藥監局頒發的《藥品生產許可證》《GMP認證》獲取了《適用于野外現場的天然右旋龍腦的成套提取設備》等9項國家專利,而且所種植的南藥梅片樹(龍腦型陰香樹),樟腦含量低,可提煉出符合發達國家標準的天然冰片,擴大出口市場。
生態扶貧
帶動農戶走上致富路
2014年,鑒于父母已年邁,外出打工的凌長新決定返鄉,回到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鎮馬山村,正當他愁著“發展啥”時,當地一個叫“南藥梅片樹”的新興產業引起了他的注意。經了解,他決定將全家140畝荒山都種上南藥梅片樹。
耕山可致富,種植南藥梅片樹。“樹需要3年成長期,每株成本大約要13元,每畝種300株,成本3900元。”凌鳳清說,農戶第3年就可以采收,每棵樹可采集枝、葉10公斤左右,每公斤的價格是1.4元,每畝可收入4200元,一次回本,產量還會逐年提高,基地工作人員說。
“把老百姓耕山致富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平遠縣林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南藥梅片樹的種植還能有效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接,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長遠產業之一。
按人均7000元/人/年收入為脫貧計算,企業目前已經帶動脫貧群眾8500人,為社會提供了500多個就業崗位,受益農戶2100多家,戶增收20000元/年;南藥梅片樹產業已帶動23家合作社及大批農戶種植,讓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利用山地資源,創收致富。
至2018年,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8674畝南藥梅片樹示范種植基地,南藥梅片樹產業鏈打造完成,帶動農戶種植2萬多畝,按“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合同,保價收購南藥梅片樹枝葉,將繼續推廣種植3萬-5萬畝南藥梅片樹。“我們正在著手打造國家天然冰片(南藥梅片)生產基地,爭取讓梅州成為國內高端天然冰片(南藥梅片)的產供銷主要基地,打造高端的綠色經濟,走出一條生態文明發展的新路。”凌鳳清說。